遼寧省重要技術創新與研發基地建設工程中心遼寧省分析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省分科院”)成立于1978年11月。作為老牌科技單位,省分科院始終秉承“服務科技、創新發展”理念,面向全省各類科技創新主體,開展分析測試方法研究與分析測試服務、全省大型科學儀器資源共享服務等工作,不斷創新服務內容和模式,推進科研、科普和科技共享深度融合,為我省科技創新工作提供全面的支撐保障和服務。
重服務?堅持科技創新
省分科院具有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實驗室認可、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檢驗機構、遼寧省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等多項國家及省級能力資質,擁有遼寧省分析測試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是遼寧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機構和遼寧省科協認定的第十三批科普基地。
近年來,依托遼寧省分析測試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省分科院承擔國家級課題10項、省級課題37項;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3項;制定行業標準、團體標準10余項;在國外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0余篇;申請專利10項;出版著作多部。建立沈陽鼓風機AP1000清潔實驗方法及標準、飛機發動機金屬屑監測標準化體系、北方粳米標準化體系、養豬標準化體系等,填補了國內多項分析技術空白。
今年以來,省分科院已為省內110余家中小微企業提供線上、線下分析測試技術及信息咨詢1000余次,累計檢測樣品2000余批次;與營口市科技局在營口科技市場成立檢驗檢測聯合創新平臺,為營口地區科技創新主體提供近距離分析測試咨詢與服務。
下基層?堅持科學普及
省分科院高度重視科普教育工作,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開展多樣化公益服務。以“黨建、幫扶、科普”三結合的方式,連續5年與本溪滿族自治縣連山關鎮蘇家村開展黨支部聯學共建活動,持續為村民提供食品安全科普講座和專家實地技術指導跟蹤服務,累計為鄉村引進土壤修復、蕓豆種植、畜牧養殖污染治理、農產品質量安全等領域專家50余人次,開展科技培訓12次,培養技術人員200余人次,助推本溪縣連山關鎮蘇家村順利脫貧摘帽。
組建科技服務團為營口大石橋市提供水質、土壤等地理環境監測服務,完成20多個代表性點位的綜合環境評價,引進農產品安全、環境評價等領域專家30余人,開展科學培訓3場,指導種植、養殖專業技術人員50余人。
此外,省分科院還結合檢驗檢測和學科優勢,開展“六一”手拉手、科普進課堂、科普小講堂等活動,向市內多所中小學校及社會公眾提供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體驗科普服務,全方位、多渠道向師生和公眾傳播普及食品安全知識,科普宣傳輻射人數累計1萬余人。
建平臺?堅持科技共享
按照國家科技部、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要求,省分科院受遼寧省科技廳委托,于2013年搭建了遼寧省大型科學儀器共享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共享平臺”)。
共享平臺涵蓋大型儀器信息、供需信息、政策導向、科技熱點等九大欄目板塊,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科學儀器信息共享數據庫,實現了儀器資源數據采集工作網上溝通、網上填報、網上查詢的全流程服務。截至目前,共享平臺有在網網員單位207家,入網各類儀器設備5258臺(套),其中原值30萬元以上儀器設備4131臺(套),30萬元以下儀器設備1127臺(套)。制定出臺《遼寧省促進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實施方案》(遼科發〔2018〕21號)、《遼寧省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管理辦法》(遼科發〔2022〕20號)等文件,進一步完善了我省大型科學儀器開放共享政策體系。
共享平臺的搭建,一方面可以避免因重復購置儀器設備造成的資源浪費,降低高校、科研院所儀器投入成本,對有限資源進行合理有效利用,實現實驗室建設發展的良性循環;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釋放高校、科研院所自身的資源和技術服務,促進實驗室專業技術交流,提高設備管理操作人員技術應用水平,使大型儀器設備在科學研究與創新人才培養中發揮更有力的支撐作用,為全省科學基礎應用研究、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等科技創新工作作出積極貢獻。
近三年,共享平臺累計完成共享服務29.2萬次,共享服務金額達6.58億元。通過定期召開大型科學儀器共享服務供需對接會,在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之間搭建橋梁和紐帶。為充分發揮共享服務激勵機制作用,有效激發網員單位參與共享服務的積極性,省分科院每年對網員單位入網儀器及共享服務等情況開展考核,并為考核優秀的網員單位發放專項資金補助,進一步營造我省大型儀器共享服務的良好氛圍?!∥红o元熊爽